五运六气与天文 出生日期查五运六气-九游会j9官网ag登录入口

2024-02-275935

五运六气的六卦天文

《黄帝内经》运气学说即五运六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客气加主气,惯称客主加临,每年轮值的客气六卦,分别加在年年不变的主气六卦之上。它的实质就是六卦天文式。

五运六气一些概念摘录自李卫东老师的书

以下内容摘自李卫东老师的《解密黄帝内经——生命终极之门》一书。

五运六气是用来推算人体藏象系统与宇宙精气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 地以五为制

中医五运涉及的空间更大,需要站在太阳系上来观察地球。简言之, 五运就是地球轨道上的五个方向,或者五个点,甚至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周期的五个阶段。

五运与六气(六气的宇宙空间范围更大,它研究的是太阳系以外星系对太阳系的影响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超乎一般人想象的天、地、人三者的巨系统。
主运 :这是地球运行轨道的常态,年年如此,固定不变。它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每一运对应时间大约是七十三日零五刻,中国用五个主运来划分一年的时间,就有了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每运交接日是以节气来计算的。主运各年的交接时间不同。

    子、辰、申年各运如下:

        木:大寒日寅初初刻起;

        火:春分后十三日寅一刻起;

        土:芒种后十日卯初二刻起;

        金:处暑后七日卯三刻起;

        水:立冬后四日辰初四刻起。

丑、巳、酉年各运如下:

        木: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火:春分后十三日巳一刻起;

        土:芒种后十日午初二刻起;

        金:处暑后七日午正三刻起;

        水:立冬后四日未初四刻起。

岁运 :这是地球运行轨道的一个变态。我们推测总括黄赤夹角与地球轨道波幅的综合因素,地球黄赤夹角可能存在五年一个周期的变动。所以,岁运也以五年一个周期循环,它以十干来划分,称为“十干统运”。根据年干,阳年干为太过,阴年干为不足;用五音来表示,太为太过,少为不及。

客运 :客运考虑的是地球轨道的波幅。地球轨道受周围行星的影响,轨道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幅度。中医将这种章动产生的波幅归为十种,年年不同,但存在十年一个周期,这就是客运。

客主加临 :主运是常态,是一个比较的基准;客运则是变态,太少主盛衰。将客运与主运相互对比后,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就可以得出地球轨道在一年中的盛衰情况。规则如下:

1、当客运生/克主运时,以客运为主;当主运生/克客运时,以主运为主。

2、当客运太临主运少时,以可以为主;当客运少临主运太时,以主运为主。

(好像就是哪个强势以哪个为主,哪个多以哪个为主……)

相关天文概念:

岁差: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形成的一个黄道面,它围绕自己轴心转时形成了一个赤道面。在地轴旋转时,它与黄道面的倾角不变,但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线会在黄道上缓缓移动,于是春分点不断西移,这就使得以节气为准的回归年短于真正的地球公转周期的恒星年,大约每年少20分钟,这一现象被称为“岁差”。

章动: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无时不受近处几大行星引力的影响,这使得地球轨道存在一定的波幅,天文学将此称为“章动”。
>>> 天以六为节
六气的天文背景十分巨大,几乎囊括了整个宇宙。中医最终研究的是宇宙精气到达地球的时间、方位、角度,以及人体经络与宇宙精气的关系。

主气 :一年中的常气,固定不变,顺序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每一气大约相当于60天87刻,一时间段共有四个节气。

    厥阴风木:大寒到春分

    少阴君火:春分到小满

    少阳相火:小满到大暑

    太阴湿土:大暑到秋分

    阳明燥金:秋分到小雪

    太阳寒水:小雪到大寒

岁气 :岁气的推算有年支来确定。

    子午 → 少阴;丑未 → 太阴;寅申 → 少阳;

    卯酉 → 阳明;辰戌 → 太阳;巳亥 → 厥阴。

司天、在泉 :司天之气位于每年的第三个气位,在泉之气位于每年最后一个气位。司天之气主上半年岁气,在泉之气主下半年岁气。

客气 :首先确定本年的司天之气,并以司天之气作为三之气,然后按照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的顺序,就能推算出本年的客气。

客主加临 :客气生/克主气时,以客气为主;主气生/克客气时,以主气为主。

古代天文(五运六气)

一般相信,汉代主要的天文观测,特别是恒星星度的观测,是用浑仪进行的。但我们在前面的考辨中并没有获得对这一似乎不存在问题的信念的支持,因此实在有必要对汉代天文观测所使用的方法作一考察,并对有关记载中汉代的星度内涵稍作分析讨论。
星度,包括二十八宿距度和日、月、五星等的“入宿度”(今人将之对应为所测天体与规定距星之间的赤经差)以及“去极度”(今人将之对应为所测天体距北天极的角距)。
今人对多数古代星度的对应处理虽然可在计算上符合,但在概念对应上仍有不尽之处。一是中国古代天球概念确立较晚,而且在一个时期内盖天模型和浑天模型并存,因此对不同时期和系于不同模型的星度内涵应加分辨;二是中国古代“度”的概念是指弧长的相对度量,并没有明确的“角度”含义,中国古代也因此没有产生三角学。
中国古代的“观象授时”是根据北斗的指向和星宿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进行的,后来的历法也十分注重昏晓中星的观测和日躔的推算。由于并没有发现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运动周期(恒星年)与回归年长度之间的微小差别,当确定回归年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后,则以之来分度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而每日日行一度,即所谓“日之所行与运周,在天成度,在历成日”。因此,今人也称这种分度为“日度”。根据这种“度”的规定,就可以由观测相邻两宿距星在差不多同一时分通过同一方位(比如昏或晓时通过南中天)所需的日数来推算先至宿的距度,或由行星周天或由某宿至某宿所历的日数来推算其平均日行度。后者的情形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前者的情形则反映在《汉书·律历志》关于太初改历时进行星度观测的记载中,即“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晷仪是立表观测日影的装置,也可在夜间用来作为星宿中天的参照,还可用来校正漏刻;漏刻则用以确定昏晓。因无法确定当时观测二十八宿距度所用的时间,故也不能排除在短时间内参用二十八宿中天的漏刻刻数来推算一些宿的距度的可能。应当指出的是,虽然用这种方法测得的二十八宿距度即为赤道距度,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当时使用了赤道环之类的仪器。事实上,由此测得的距度与采用浑天模型还是采用盖天模型并无关系。曾有人由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所记载的五星行度,来推论先秦已有精度较高的“先秦浑仪”,但是,如薮内清已指出的,“《五星占》中出现的行度是沿着赤道的量度,在这类测定工作中未必非使用浑天仪不可”,而可能是“用‘表’或‘髀’与漏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测定方法”测得的[25] 。以漏刻来推考星体行度的情况还见于《汉书·王莽传》,其记王莽策命群司辞(公元前9年)中有“考景以晷”、“考声以律 ”、“考量以铨”、“考星以漏”等,注引应劭(活动于2世纪后期)曰:“推五星行度以漏刻也”。
《周髀算经》(卷下之一)记载了另一种观测二十八宿距度的方法。即于平地立表定圆,并用绳和游仪希望相邻两宿,再度量两宿落于地面圆周上两点间的弧长,得先至宿的距度。虽然事实上所测为星宿的地平方位角,但就盖天模型而言,即使天地各中高外下,由于天运枢轴与地之水平垂直,星宿的地平方位角即其在周天的距度。当然,对较大的距度值和距星赤纬较高的情况,其误差是较大的。
《周髀算经》(卷下之二)还记述了牵牛去北极115度余、娄与角去北极91度余、东井去北极66度余的算法,后人也以之为恒星“去极度”的最早记载,其实所述只是“七衡六间”中外、中、内衡(对应于冬至、春秋分、夏至日道)的去极度的算法,即所谓“黄道去极”。关于《周髀算经》中的“去极度”及其算法向来多有疑问,有人认为其值实源自浑天说,这不无道理,但是否得自浑仪实测,却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汉书·天文志》也记述了“黄道去极”的概念:“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引文中略去的八尺竖表晷景长短的尺寸,与《隋书·天文志上》所引刘向(约公元前77-前7年)《鸿范传》中的记述相同,与其他各家所说则异,故其所记可能出自刘向,大致反映了西汉后期的认识。引文也表明,当时“黄道去极”尚未有“度”,仅以晷影尺寸相参。
盖图的“七衡六间”模式及内、中、外衡间的里数已见于西汉后期的《孝经纬援神契》。将周天里数分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也见于纬书《洛书甄曜度》,其称“周天一百七万一千里,一度为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四百八十七分分之三百六十二”,正分别与《周髀算经》中衡(四衡)的圆周里数和一度长度相同。以盖天中衡周径作天之周径,应是受浑天模型影响的结果,或是浑天家汲取盖天学说的反映。《周髀算经》卷下开始改天地平正为天地平行但各中高外下的模型,也应是受了浑天模型的影响,或谓盖天家在与浑天家的论争中对原有模型所作的改进;由于天呈穹窿,各衡去极不按里数计,而取与周天分度对应的“度”来表示,这尚不足为怪,但其度数正与后来浑天家所用的分至黄道去极度相近,则令人起疑,且推算过程也颇造作,套用浑天家所测当无疑问。《甄曜度》一书,刘歆(?-公元23年)时已存在,《周髀算经》这一部分的成篇年代应在其后。《隋书·天文志上》引扬雄“难盖天八事”记有:“日之东行,循黄道。昼〔夜〕中规,牵牛距北极(北)〔南〕百一十度,东井距北极南七十度,并百八十度。”所记应仍为“黄道去极度”,但其度数却与贾逵、《后汉四分历》、王蕃等所说异,而与唐代文献所记星宿去极度数同,故其度数应系后人误改的星宿去极度。假使扬雄难盖天之事属实,则东汉初年应已有黄道去极度数,《周髀算经》也约成书于此间。
“去极度”肇端于黄道去极的度量,这是天文学史研究者应充分注意的一个事实。在两汉和三国时期的相关文献记载中,“去极”问题总是和日道(黄道)关联的,涉及星宿时,也仅是为了说明日在二十八宿中所处的位置,而非讨论星宿的去极远近。事实上,星占家的分野占星依据主要是日月五星在大致沿黄道分布的二十八宿中的运行,而不大关心黄道以外的星官距北极的准确位置,直至陈卓(约3世纪30年代-4世纪20年代初)“总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图,……以为定纪” ,方可能较为精确地观测各家星官的去极度,著于图录。对历算家而言,太阳的远近关系到分至的确定、节气的变更、昼夜的长短、漏刻的安排等,故首先注意到了“黄道去极”问题,并加以测算。《后汉书·律历志》所载《后汉四分历》中已第一次列入了“黄道去极”项。
“黄道去极”如何取得,也应作些讨论。《后汉书·律历志下》刘昭注补所引“张衡《浑仪》”中记述了在浑象上量度黄道宿度和黄道去极度的方法。又,《开元占经》卷一引隋刘焯《浑天论》也称“漏、景、去极,就浑可推”。唐代,可能仍使用过这种方法来求取黄道去极度 。《后汉书·律历志下》所列二十四节气黄道去极度表当即由这种方法求得。《律历志中》记永元十四年(102年)诏曰:“……昏明长短,起于日去极远近,日道周〔圜〕,不可以计率分,当据仪度,下参晷景。”《律历志下》“黄道去极”表前也说:“黄道去极、日景之生,据仪、表也。”“仪”,应指《律历志中》汉安二年(143年)虞恭、宗�论议中所谓“图仪晷漏”的“图仪”,即浑象。刘昭所注引的依据浑象来量度黄道去极度的方法正是对“据仪度”的解释。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冬至或夏至的去极度必须是实测的,以确定黄道在浑象上的位置。至于如何测得,尚未见到相关的文献记载。假使于至日正午在浑象表面游移一与之垂直的小表,表无影处即为浑象上日距北极的极远或极近点,再沿浑象表面量度自北极至该点的弧长并加以换算,则可得到至日的黄道去极度。

壬寅年五运六气详解,2023 年五运六气白话解

壬寅年五运六气详解

壬寅年 之一千年

42年 公元 42 年东汉 ( 壬寅) 建武 。蜀守将史歆反叛。建武(42),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蠲除,与内地郡国相同。

102年 公元102年,东汉时期,中国农历壬寅年,生肖虎年,属汉朝永元十四年。阴皇后废,邓皇后立。永元十四年(102),超久在绝域,年老思乡,上书乞归:”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朝廷久未答复,班昭上书为兄求哀,汉和帝感其言,征班超还。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九月去世。

162年 公元162年,农历壬寅年,中国东汉延熹五年。延熹五年(162)四月,长沙郡(今湖南长沙)、零陵郡(今湖南零陵)百姓。延熹五年(162)八月,桓帝以府库空虚,诏减虎贲、羽林武士中不任事者傣禄一半,并不给冬衣,公卿以下百官给冬衣之半。折叠 222年 公元222年,农历壬寅虎年,魏文帝黄初三年、昭烈帝刘备章武二年。1月30日春节。孙权在公元222年称王,建立吴国。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曹丕之一次攻吴不胜,吴蜀复通。中国正式进入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三国鼎立开始出现。在孙权称帝前,三国鼎立正式形成进入了最后七年的过渡阶段。罗马帝国宫廷上层贵妇米皇帝埃尔巴路斯,扶植自己的外孙·塞维鲁继位。

282年 壬寅年(虎年);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春正月丁丑,罢秦州,并雍州。

282年,张华出为都督幽州诸军事,到职后,立刻派安北将军严询征讨鲜卑慕容涉归,并在昌黎大败之,于是”抚纳新旧,戎夏怀之,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盛。皇甫谧(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禹州市)。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250),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在白马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之一人。

342年 公元342年,壬寅年(虎年);成汉汉兴五年;咸康八年;前凉建兴三十年;后赵建武八年;代国建国五年。咸康八年,成汉汉兴五年,前凉建兴三十年,后赵建武八年。代国建国五年。晋成帝死,康帝立。前燕,改元建元 咸康八年(342)六月,晋成帝死,因其子尚幼,故以其弟岳继位,是为康帝。次年正月,康帝改元建元。

402年 壬寅年(虎年),元兴元年,后燕光始二年,后秦弘始四年,北魏天兴五年,后凉神鼎二年,南凉建和三年,弘昌元年,北凉永安二年,南燕三年,西凉庚子三年。

462年 公元462年,中国农历壬寅年。中国历史上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在这一年创《大明历》。并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但是宋孝武帝听信谗言没有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10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大明历》的主要成就如下: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测得岁差为45年11月差一度(今测约为70.7年差一度)。岁差的引入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进步。公元462年3月:孝武帝立皇子刘子元为邵陵王。

522年 公元522年为 壬寅年(虎年),北魏正光三年,南朝梁普通三年,高昌义熙十三年。由传到日本,522年,即日本继体十六年,南朝梁代著名雕塑家司马达来到日本,朝觐。

582年 这是一个陈朝即将被灭,隋朝开国的年代,也是一个风雨飘泊的时代。隋开皇二年,南朝陈太建十四年,高昌延昌二十二年,西梁天保二十一年,新罗鸿济十一年。

642年 唐太宗文武大大广孝皇帝贞观十六年,魏王泰上《括地志》,禁自伤,以魏征为太子太师,辅太子承乾。

702年 则天顺皇后长安二年,干支纪年为壬寅虎年。

762年 在历史上分别指代壬寅年(虎年)、唐宝应元年、南诏赞普钟十一年。唐宝应元年(唐肃宗文明武德大大宣孝皇帝宝应元年)南诏赞普钟十一年,史朝义显二年,袁晁宝胜元年,日本天平宝字六年,渤海国大兴二十五年。

822年 即弘仁十三年,长庆二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据《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即《秦王破阵乐》产生195年时,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是用”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之隆重。由此可见,《秦王破阵乐》在周边和上已负盛名

882年 唐僖宗惠恭定孝皇帝中和二年。

942年 天福七年。后晋少帝石重贵简介:国破后被俘的悲剧末代皇帝。南汉刘龙卒,刘玢袭位。晋帝石敬瑭卒,石重贵继位。后晋重征食盐钱。晋出帝向契丹称孙。闽王延政大败王曦军。闽铸大铁钱。张遇贤。

之一个千年16个壬寅年。

壬寅年第二千年

1002年 契丹统和二十年;北宋咸平五年。英国国王埃塞尔雷德娶诺曼底公爵的妹妹埃玛为妻。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之间爆发战争。英国国王下令处死所有在英国的丹麦人。真宗膺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元孝皇帝咸平五年(辽统和二十年)

1062年 北宋/辽、西夏嘉祐七年。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1122年 辽保大二年;北宋宣和四年;西夏元德四年;金天辅六年;北辽建福元年,德兴元年;越南天睿武三年;日本保安三年。欧玛尔·海亚姆(文:رمع مایخ,拉丁化:omar khayyám,又译莪默·亚谟,1048年5月18日-1122年12月4日),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海亚姆意为”天幕制造者”,他一生研究各门学问,尤精天文学。当时的苏丹非常器重海亚姆,委以更改历法的重任,1079年所实行的新历亚拉里历比蒋牟西旧历更为精确。除无数天文图谱以及一部代数学论文之外,海亚姆留下诗集《柔巴依集》(rubaiyat,又译《鲁拜集》)。 高丽睿宗(1079年-1122年;在位期间:1105年-1122年)姓王名俣,是高丽国的第16代君主。死后号睿宗,谥号明烈齐顺文孝大王,葬于裕陵。 辽宣宗耶律淳(1062年-1122年),小字涅里,是北辽开国皇帝,为辽兴宗第四子、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耶律淳一出生就由其祖母辽兴宗的仁懿皇后抚养,长大之后,好文学。辽道宗太子耶律浚被他杀害之后,道宗曾打算立侄子耶律淳为嗣,后罢,封北平郡王。耶律淳与耶律白斯不很亲善,后道宗因故不对白斯发怒,迁怒于耶律淳,调往外地出任为彰军节度使。 张商英(1044~1122年)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四川新津县人,登进士第后,累官至宰相。商英早年并不喜,为人负气倜傥,豪视一世。 密勒日巴(1038年-1122年) 密勒日巴尊者是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者和上师。密勒日巴属于无上的传承,但是他的精神却处处显示出原始中的朴实。他对后世的更大贡献,就是示现”由人成”的真谛,在此所成的缘起三界,只要有决心、出离心、耐烦心,并与提心相应,任何人皆能成。密勒日巴尊者对上师真诚信服,刻苦精进,终于能即身成就,完成提道业。

1182年 是12世纪80年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眘。年号为淳熙九年。南宋孝宗淳熙9年,浙江台州地区发生了一起掐架。那次架肯定掐得沸沸扬扬。手头这本资料汇编明白显示,当时的许多八卦固然言之津津,向来枯躁乏味的学术刊物也不惜篇幅,甚至,国史馆编纂的大事记也没有忘记提它一笔。它从一个绯闻掐起,一掐掐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且绵延数百年之久。而在此之前,确实一直以为那只是一个再稀松平常不过的绯闻。 1182年5月27日是日本的寿永年号开始之日。这个时代的是安德与后鸟羽,也是后白河法皇的院政期。

1242年 是13世纪的40年代,是南宋时期,中国的农历纪年为壬寅年(虎年)。进入了忽必烈入主朝政的时代,当时为宋理宗淳佑二年。宋理宗淳佑二年(公元1242),”诏进纳入官犯赃人永不许注授”。 1302年 元六年;越南兴隆十年;日本正安四年,乾元元年。 1302年,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法罗斯灯塔毁于。 1302年,5月10日法国历史上之一次”会议”召开。 1302年,布鲁斯忽然放弃抵抗,向英王爱德华一世称臣。 1302年左右,爱育黎拔力八达娶阿纳失失里为妻,时年18岁。 1302年,波希米亚的瓦茨拉夫二世(vaclav ii)决定扩张版图自封波兰国王。 1302年,维护贵族利益的黑党,在教皇和法国的支持下,夺取了罗伦的,残酷地了白党。彼特拉克和但丁同时被流放,离乡背井,来到阿雷佐。

1302年,克泰尔战役(curtrai)中,法兰西重型骑兵首次败于兰德尔步兵之手。

1302年,脱脱出兵协助元朝攻打察合台王笃哇﹑窝阔台后王察八儿﹐笃哇﹑察八儿战败﹐归顺元朝。 1302年,宋末贩私盐为海盗,降元后以海运官至江南行省左丞、右丞,经营海上贸易,繁富无比,权贵所嫉。

1362年 元至正二十二年;韩林儿龙凤八年;陈友谅大定三年;越南大治五年;日本南朝正平十七年,北朝康安二年,贞治元年。元世祖三年。仁孝文皇后,明成祖朱棣嫡后(1362年-1407年)

1422年 明朝二十年、创造出德古拉伯爵这一经典形象。

1、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兴和守御千户所,二十年(1422年),被攻破,后迁至,本县遂为鞑靼范围。 2、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 3、二十年(西元1422年),兴和所被阿鲁台袭陷,迁治宣府(今河北县)。 4、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 5、明二十年(1422年)肇祖随明成祖征讨鞑靼部阿鲁台,班师后于二十一年(1423年)迁回故地阿木河,此后三年,肇祖连续三年到向明朝贡。 6、1422年,一休二十八岁,庆,所有都穿上最华丽的袈裟参与盛典,唯独一休穿一身破敝退色的旧袈裟,脚踏一双草鞋出席。 7、二十年(1422年)二月,朱棣令调用驴34万匹,车177500多辆,挽车夫235000多人,共运载粮食37万石,随大军出征。三月,车驾出,主力仍沿故路北上。军至宣府(今河北)东南之鸡鸣山时,阿鲁台闻悉朱棣亲证,乘夜从兴和逃跑,避而不战。诸将请求追击,朱棣命暂缓追击。

1482年 明朝成化。成化是明宪宗的年号。明宪宗出生于元年1465年,明朝使用成化这个年号一共23年,逝世于末年1487年。 1)1482年有了之一个印刷版本后得到了更加广泛地传播。利玛窦在印刷版本诞生百年之后,为中国带来的是它的1574年印刷版本。 2)1482年来到,应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画《岩间》。 3)安哥拉在1482年遭葡萄牙入侵,后沦为葡殖民地。 出生 陈淳(1482年-1544年),中国明代画家。名道复,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原是文征明弟 陈淳 松石萱花图子,后不拘师法,自成一格,擅长写意花卉。中年好作山水,师法米友仁、高克恭,提材多为江南风景。陈淳的画风属于文人隽雅一派,称为”白阳”派画家。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1542年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宫女杨金英等谋缢死明世宗,事败被诛。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宠信方士,烧炼丹药,命礼部以“博求淑女,为子嗣计”为名,在京师内外广选8岁至14岁女子入宫乐。一部分遭受的宫女极为怨恨,遂起明世宗的念头。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以杨金英为首的16 名宫女,乘明世宗熟睡于乾清宫时用套企图把他勒死。由于误将绳子打了死结,无法勒紧。宫女张金莲见事不济,急忙报告皇后。皇后赶到乾清宫后急忙绳子。并令领太医院事之许绅下药救治明世宗。16名宫女全部被擒,经审讯认为宁嫔王氏是主谋,端妃曹氏亦参预其事。嘉靖二十二年二月,明世宗将有关人员全部处死。由于嘉靖二十一年是壬寅年,史称“壬寅宫变”。明世宗遇变幸免于死,在朝天宫建醮7日。事发次日,明世宗移居西苑万寿宫,从此不再回大内,20多年不临朝听政,却日夜祷祀,妄求长生。 唐宋学派与归有光 明嘉靖初年,为了矫正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文必秦汉”的崇古、复古之风,王慎中、唐顺之、李开元等人,以唐宋欧阳修、曾巩等人平实的散文风格相号召,以期纠正前七子摹拟古人,文字诘屈聱牙而缺乏思想内容的作文流弊,唐宋学派正式兴起。唐宋学派散文家中创作成就更高者为归有光。他以一穷乡老儒的身份毅然与声势煊赫的后七子抗衡,表现了其难能可贵的傲骨。其散文创作能唐宋各家的长处,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唐宋古文的传统,被称为当时的欧阳修。他善于抒情、记事,尤其以描写身边琐事、庭闱人情的作品著名,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女汝兰圹志》、《寒花葬志》等,无不即事抒情,如叙家常,平淡自然地娓娓道来而又别具神韵。正因如此,归有光被推崇为明代之一散文家,直启桐城派。总之,明代唐宋学派以矫正复古派前七子文风为已任,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尤其是清代桐城派有直接的影响。

1602年 万历三十年。万历三十年(1602)二月二十一日,因江西税监潘相及其随行人员恣横不法,引起公愤,景德镇万余名瓷工发动,毁器厂,烧税署,打死潘相爪牙陆太守,断潘相饮食。潘相逃走之后,诬奏饶州府通判陈奇可。陈奇可遂被逮下狱。 1602年2月1日德川四之一,井伊直政因为在关原所受的伤而病逝。 享年42岁。 。1602年2月2日,的《第十二夜》首演于伦敦的中殿法学院(middl e temple)。

1662年 是一个平年,17世纪60年代,是农历壬寅年,是虎年。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它的之一天在星期日开始。以下为本年发生大事。 1月22日,缅王迫于压力,将永历帝及其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 1月25日,郑军向热兰遮城发起猛烈攻击,粉碎了荷兰殖民者的顽抗。 2月1日,郑成功。 3月1日,郑军在打败荷兰总督揆一,收复了,除阵亡外,都定居。郑成功后,制定了到开垦种植的奖励。 5月11日,清廷命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并于六月三十日册封。吴三桂成为中受封亲王爵位的之一人,并开启了清代汉族藩王封藩自专的先例。 5月25日,王国马尼拉当局认为,华人了数名恰巧来巴利安的人与原住民,并称部分华人攻打马尼拉城,血腥就此展开,不分男女老幼,至少有数万华人被。 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被清弓弦勒死,终年40岁。其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明朝彻底灭亡。至此为止,南明总共只存在了短短的,而历史上和南宋都延续了一百多年。 6月23日,郑成功在东都病逝后,提督马信及黄昭等众镇将,议以成功弟郑世袭护理招讨大将军印。不久,马信等相继病故,郑世袭便以黄昭、肖拱宸为心腹,图谋自立。世袭的另一名亲信蔡云则假借郑成功的,拥立世袭继位,布告四方,是为东都之主,并排兵布阵,以拒郑经。其时,郑经率军驻厦门。

1722年 清康熙六十一年,这一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享年69岁,颁布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清康熙六十一年12月24日,胤禛登基,是为雍正皇帝,次年改元雍正。 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皇帝驾崩,弘历登基,是为乾隆皇帝。后沿用雍正年号,直到1736年,改元乾隆。 一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巡视京畿地区,经新城至赵北口登舟阅河,直到二月二十一日才返回京城。这期间,胤禛一直随行。 二月十日,也就是安妮和玛丽被俘一年后,在非洲西海岸的洛佩斯角附近,罗伯茨驾驭的海盗船遭遇了前来追捕他的英舰”燕子号”。 三月,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的。 四月五日,荷兰人杰科布·罗格文于节发现位于智利外海的节岛 。 十月,前往胤禛查勘粮仓发放屯结情况,共28天; 十一月初十,胤禛代康熙前去天坛祭天;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号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十二月 ,雍正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更定历代帝王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1782年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越南后黎朝景兴四十三年,西山朝泰德五年;日本天明二年。 泰国吞武里王朝灭亡。曼谷建城。拉玛一世建立曼谷王朝。帝国入侵。首次热气球飞行试验。 1782年1月13日–约汉·克里斯多夫·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海盗》首演。 1782年3月12日–《四库》编著完毕。 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徽开始起用。 1782年8月4日–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与康斯坦泽·伟博结婚。 1782年11月30日–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和英国代表在巴黎签署和平条 约。 1872年12月4日–著名幽灵船”玛丽.谢列斯塔”号被发现 1842年 清道光二十二年,中国签订的近代史上之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

1842年 农历壬寅年【虎年】[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22年 魏源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3月,奕经率军宁波、镇海失败。 3月9日–朱塞佩·威尔第的著名歌剧《拿布果》于史卡拉歌剧院首演。 5月2日–第二次英国运动。 5月,英军攻陷乍浦。 6月,英军占领吴淞、宝山,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 7月21日–英军占领镇江,副都统海龄自尽。 1842年8月–之一次战争结束 8月29日–清派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在下关江面的军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中英《条约》。 10月4日–墨西哥成立。 是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魏源《海国图志》五十卷本成书刊行。

1902年 清·光绪二。 折叠一月 1月3日,英、日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反对。 1月8日,慈禧和光绪帝回到。 1月18日,慈禧太后之一次撤帘露面,召见各国驻华使节。 1月28日,研究所成立。第二松花江大桥竣工。 1月30日,日本与老牌强国英国订立同盟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保护双方在中国和的现有利益,其矛头直指,并进一步出吞并中国的野心。 折叠二月 2月,德国、法国都间接直接表示反对。 2月1日,清廷准许汉满通婚。 2月3日,美国照会,反对道胜银行垄断东三省的经济利益。 2月8日,继《清议报》之后,梁启超的创办《新民丛报》(半月刊)在日本横滨正式出版发行。 2月12日,接到清拒绝签订银行合同的通知,沙俄被迫让步。 折叠三月 3月6日,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成立。 3月14日,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在大直街开办。 折叠四月 4月8日,沙俄代表雷尔与清代表王文韶在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该条约的最后签订,经历了漫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4月26日,章太炎在东京”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借机鼓吹种族,则应邀出任大会 。领袖和教父的联手,为1905年的同盟会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参会的很多人,也成为了同盟会骨干。 折叠五月 5月8日–马提尼克岛上的培雷火山爆发,三万多人遇难。 5月8日–英国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山西大学堂。 5月11日–上海耶松造船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是月,上海商人成立商业所,后改为上海总。 5月12日–中东铁路管理局在大直街动工修建。 5月20日–古巴独立。 5月21日–张之洞创立湖北师范学堂。 5月31日–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束。 折叠六月 6月30日,傅家店,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流行霍乱传染病(直至10月8日。全线染病者: 中国人3,123人,俄人1,365人。死亡:中国1,945人,俄人695人。死亡率:中国人62.28%,俄人50.91%)。 折叠七月 7月17日–威利斯·开利而发明了空调。 折叠八月 8月9日–爱德华七世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8月22日,时间 11点发生在中国阿图什北部科克塔木东南托盖山南侧喀拉翁库尔附近的 8.2级, 是该区域有记载以来更大的一次。 8月,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成立,校址在北极阁下,它是国内最早开设图画手工科的学校。时下的师范教育,分优级、初级两级。优级师范即高等师范,培养的师资系为中学以上的教师。而这所两江师范是单独的优级师范,规模较大,学生最多时达六七百人。 折叠九月 9月29日,美国百老汇之一个剧场开始营业。 折叠十月 10月17日,江苏仪董学堂(即江苏省扬州中学前身)成立。 10月20日,兴安岭竣工。 折叠十一月 11月24日,袁世凯创立北洋军医学堂,位于天津东门外海运局。

1962年 2月5日春节,除夕恰逢立春节气,上一次在1943年,下一次在1981年。 2月19日元宵节,恰逢雨水节气,上一次在1943年,下一次在1981年。 6月6日端午节,恰逢芒种节气,上一次在1924年,下一次在1981年。

第二个千年经过17个壬寅年。

壬寅年第三千年 2023年 2082年 2142年 2202年 2262年 2322年 2382年 2442年 2502年 2562年 2622年 2682年 2742年 2802年 2862年 2922年 2982年

以上就是与壬寅年五运六气详解相关内容,是关于历史的分享。看完2023 年五运六气白话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也谈紫菀汤运气证治

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早些时候曾针对2023乙未年一之气运气特点推荐了备化汤、紫菀汤、茯苓汤、柴桂干姜汤和乌梅丸5首运气方,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在临证中运用这些方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023年5月28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史锁芳主任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专栏」发表《运气证治方紫菀汤》一文,提出临床「每遇肺虚咳嗽,喘病,咯血,头顶痛,口疮等病症即用此方(紫菀汤)治疗,疗效确凿。」该文主要依据六乙年少商运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的运气特点,用紫菀汤治疗肺金损伤而出现的肺系疾病。
从临床实践来看,紫菀汤疗效并不拘泥于肺系,对多种病症均有很好的疗效。兹举验案数则以为佐证。抛砖引玉,请方家教正。
病案1
姚某,女,54岁,2023年5月2日初诊。确诊糖尿病2年余,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8.2mmol/l),刻下肩背腰酸痛,体倦,乏力,时有烦躁,易出汗,晨起手指僵硬,肿胀,左上肢时有发麻感,纳可,溲畅便调,睡眠可,舌淡,苔白微腻,脉濡小弦。
处方:紫菀汤。炙紫菀10克,生晒参10克,北五味10克,上绵芪60克,光杏仁10克,地骨皮15克,赤白芍各15克,炙桑皮10克,宣木瓜15克,炒乌梅30克,广木香10克,生姜10克,大枣(擘)10克,14剂水煎分服,日一剂。
二诊(2023年5月15日):服上方后腰背及上肢麻痛诸症愈,晨起手指僵硬肿胀大减,精神转振,空腹血糖控制良好(6.0mmol/l),大便偏干,舌脉如前。药已中的,擂鼓再进,上方加润玄参20克。
三诊(2023年5月30日):诸症均可,晨起手指僵硬肿胀愈,大便通畅,唯近期进食西瓜后空腹血糖稍反复(6.5~7.0mmol/l)。效不更方,守原续进。
病案2
邢某,女,62岁,2023年5月2日初诊。患者以夜间尿频求诊,一夜4次。询知前有外感咳嗽经旬病史,痰色白易咳出,腰痛,大便尚调,纳可,舌尖红,苔薄黄,脉沉涩。
处方:紫菀汤合缩泉丸。炙紫菀15克,北五味20克,潞党参15克,上绵芪15克,光杏仁10克,炒杭芍15克,地骨皮20克,炙桑皮12克,炙甘草10克,益智仁15克,怀山药25克,台乌药10克,生姜10克,大枣(擘)10克,14剂水煎分服,日一剂。
二诊(2023年5月16日):服上方后夜尿明显减少,原一夜4次,现1~2次,腰痛亦减,咳嗽仅偶有发生。上方去缩泉丸而加入备化汤再进。炙紫菀10克,光杏仁10克,潞党参12克,上绵芪10克,北五味10克,地骨皮12克,炙桑皮10克,炙甘草10克,炒杭芍10克,怀牛膝10克,抱茯神10克,宣木瓜15克,大熟地15克,覆盆子10克,生姜10克,大枣(擘)10克,7剂水煎分服,日一剂。
病案3
林某,女,46岁,2023年5月16日初诊。头痛反复发作1年,伴随旦夕遇风易发风疹,发时四肢起成簇分布丘疹,颜色红,瘙痒难忍,近来腰酸痛,喉部干涩,有黏痰,咳之不爽,纳谷馨,二便调,夜寐安。舌淡红,苔根稍黄腻,左脉弦细偏沉。
处方:岁在乙未,金运不足,拟紫菀汤化裁。炙紫菀10克,光杏仁10克,地骨皮12克,北五味10克,炒杭芍15克,潞党参10克,上绵芪15克,炙甘草10克,炙桑皮12克,制首乌10克,白蒺藜15克,生姜片10克,大红枣(擘)10克,7剂水煎分服,日一剂。
二诊(2023年5月30日):服上方后头痛,腰酸痛均减,风疹未再发,唯仍咽干有痰,眼酸疲劳,上方加麦门冬汤意。炙紫菀10克,光杏仁10克,地骨皮12克,北五味10克,炒杭芍15克,潞党参10克,上绵芪15克,炙甘草10克,炙桑皮12克,大红枣(擘)10克,生姜片10克,制首乌10克,白蒺藜15克,剖麦冬20克,法半夏10克,7剂水煎分服,日一剂。
案1以肩背腰酸痛,手指僵硬肿胀为主诉,顾植山教授未见症治症,而是根据中运「肺金自馁,火乘其敝」,易出现「肩背痛」的病机分析,选择了紫菀汤。重用黄芪是为了兼顾糖尿病;加木香则与黄芪成对药,防呆补填壅;脉见小弦,故加乌梅疏肝气,反制金气,同时,乌梅亦可入肺经收敛浮热,纳气归元,除烦热而安心神。病机相谋,故能诸症悉除,血糖自降。药已中的,随症微调,亦为「随机达变」之意。
案2以夜尿频作求治,前有外感咳嗽经旬不愈之病史,因症求机,乃肺金受损,失却「主治节」之功,故当从肺治,依据乙未年「中运」金气不足,选择紫菀汤而收效。二诊兼顾司天之气「太阴湿土」,加入「备化」之意,更合运气。
案3以头痛,腰酸痛,风疹为主,似与紫菀汤无涉,但据运气选用紫菀汤,同样取得良效。方中虽加了何首乌、白蒺藜二药,若无紫菀汤为基础,单凭此二药是难以取得如此效果的。
清代医家缪问云:「若肺金自馁,火乘其敝,民病肩背痛,瞀重,鼽嚏,便血,注下,不救其根本可乎哉?」以上验案之所以能奏效,都是从运气病机出发论治,救其根本。正如顾植山教授所说:「根据运气变化,掌握运气病机,临证可执简驭繁,有时会收『意外』的疗效。」
由紫菀汤引起的思考
1.临证未必见病治病,见症治症,疾病见症纷繁,抓住运气病机,许多兼症可不治而愈。
2.临床运用紫菀汤,不必拘泥于「六乙年」,要根据实际运气特点灵活运用。譬如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五之气少阳相火客气,与郁发之少阴君火,在泉之气阳明燥金同为致病之运气因子,当时顾植山教授便推荐用紫菀汤及六戊年运气方麦冬汤治咳嗽。他认为,紫菀汤主要针对金运不足立方,肺金本虚而受火克,火不一定很盛;而麦冬汤则主要针对火运太过而克金立方,适用于火盛犯肺而肺本身原来并不虚者。正所谓:「病若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气运同,便向该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

2023-01-09

阴阳的来源

阴阳来源于太极图,故而要想清楚阴阳的来源,就先要明白太极图的概念。 太极图其实是古人观察各种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自然形成的一个模式。古人按照24个节气测量某一年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把这些数据连起来就形成了太极图。

现在教科书把夸父追日讲成是古代有个人每天跟着太阳走,找太阳下山的地方。但在《山海经》里写得很清楚,夸父追日是“欲追日景”。“景”通“影”, 夸父就是专门研究太阳影子的专家。 如果说夸父是追着太阳落山走,理应是向西走,但是《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都是在向北,夸父“北饮大泽”,他要找的是北方,最后未至,道渴而死。“渴”通“竭”,“道渴”就是走到后来没有路走了。所以, 夸父每天研究太阳的影子,是第一个在时间上找到冬至点,在空间上找到北的人。正是因为夸父有这样的巨大贡献,古人才会用故事来纪念他。

太极图源自科学观察,不仅观察太阳的影子可以形成太极图,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动态变化的周期规律,都可以形成太极图。 譬如,按照日间、夜间时间的变化数据:夏至晚上最短,过了小暑,晚上时间长一点,大暑时间又长一点,晚上时间不断增加,到冬至点晚上时间最长,这样按照24节气白天、晚上时间长度的变化,可以形成太极图。 太极图就是自然界周期性变化规律的一个模式,不是哪个哲学家为了说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而设计出来的图。出现这个自然模式后,我们可以看到阴阳是互相对立统一、互相消长、互相转化的,这就是哲学的内容了,所以哲学是对自然模式的智慧解读。

阴阳的本义

太极生两仪,“仪”是一种象态,不是指物质。若阴阳是两类物质,那就成了“太极生两物”了。 从太极图可以看出,由衰到盛的象态叫作阳,由盛到衰的象态叫作阴 。一年中上半年阳,下半年阴,它不是两个世界,而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的时态。白天跟晚上也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的时态。了解了太极图的来源,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太极图。 北宋周敦颐画的就是哲学的太极图,因为他没有见到古代的太极图。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艺术化的太极图,不能表达太极的真正含义。 曾看到过一个中医文化进校园的太极图,图中冬至位上阳气最大,以后阳气不断减少,到夏至点阳气最少,这样阴阳颠倒的太极图,能给我们的儿童什么教育?

开阖枢与三阴三阳

《黄帝内经》中有一篇有关太极阴阳动态变化的章节《阴阳离合论》,讲的是太极的开阖枢变化产生三阴三阳。原文:“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把三阴三阳的时间点和方位定得非常明确,这就是阴阳“六气”的来源和本义。六气就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来源于开阖枢。教科书讲六气是风、寒、暑、湿、燥、火,这是讲六气相应的气象,不是六气本义。从阴阳的离合运动才能理解为什么太阳是寒水。有医家认为太阳是阳多,阳多怎么能叫寒水呢?应该改成太阳君火;少阴在北方,怎么配君火呢?要把少阴改成寒水。这都是因为他不了解开阖枢产生的误解。

《史记·历书》曰:“以至子日当冬至,阴阳离合之道行焉。”以冬至点作为阴阳离合的起点。开阖枢思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被我们忽略了,就是洛书怎么来的? 洛书就是由太极的开阖运动产生的,是数字化的太极图,和开阖枢产生的六气高度一致。 冬至后天气越来越冷,进九,所以太阳配寒水,洛书的点数是十以内最大的偶数八。 这里“太”不是大的意思,是最早的意思,最早的老祖宗叫太祖、太宗,阳气刚出来的时候叫“太阳”。 不懂得动态开阖枢的位置,就不理解什么叫“太阳寒水”。

哲学概念的阴阳与《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概念是不一样的, 所以《阴阳离合论》中黄帝有“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之问。中医有了三阴三阳的阴阳学说,更完整地显示了古代阴阳学说的科学内涵。看到开阖枢的图,就知道洛书的数是怎么来的。广明之下,就是过了夏至点温度最高,一天中过了中午,阳气最多,阴气最少,所以此处是2个点,表达阴气最少;中午以前阴气较中午以后阴气要多一些,所以是4个点;半夜以后的阴气比半夜以前的要重,所以代表半夜后的东北位是8个点、半夜前的西北位是6个点。整个洛书的点都反映了动态的气化状态。所以,看了动态的开阖枢,才能理解洛书是怎么来的。

什么叫三生万物

许多研究《道德经》的专家不研究《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不懂得开阖枢,把三生万物的“三”讲成是天、地、人。《黄帝内经》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天、地、人都是由三产生的,所以三不可能再是天、地、人。 三是开阖枢的三种象态,是动态的。“三”一分阴阳就变成“六”,《黄帝内经》讲的是六生万物,《至真要大论》曰:“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左传》也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六生万物跟三生万物是一个思想。

河图、先天八卦是怎么变成洛书、后天八卦的?其实就是从开阖枢来的。先天八卦的“离”卦在东边,代表太阳,但是太阳升起来以后不会停留在东方,要转到南方,所以后天八卦的“离”卦就从东方到南方。以后又要不断地下降,所以代表最大阳的“乾”卦就要落到西北的方位了。北方原来是“坤”卦,都是阴爻,为什么后天八卦要变成“坎”卦,里边加一个阳爻?因为冬季,植物地面上的茎叶枯萎并不是阳气没有了,它的阳气要以种子的形式储藏起来,作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原动力, “命门”思想就是这样来的 。通过开阖枢就知道,少阴中一定要有阳,这是开阖枢也是《黄帝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

开阖枢思想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我们现在太局限于文献研究,因为最早的文献记载也就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 而甲骨文记载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不可能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大多数留下的是图。 在河南濮阳的西水坡墓葬是6500年以前的,这比黄帝时期的5000年前早,比伏羲时期的8000年前晚。这个墓葬里出现了左青龙、右白虎的文化现象。现在流传的四象八风、二十八宿是伏羲文化,6500年前的墓葬出现青龙、白虎,证明了早于6500年前的伏羲时代就已经有了青龙、白虎,古人留下的有关伏羲文化的记载,完全可以从许多出土文物、考古遗迹中得到印证。另外还可以通过天文考古恢复古代的天象: 二十八宿作为时间坐标,最合理的年代是在7700年前,当时二十八宿在赤道上的分布相当均匀,所以把二十八宿作为时间坐标。现在的二十八宿间的距离已经相当不均匀,不可能把现在的二十八宿作为二十八个时间坐标。

西水坡墓葬的周围还有几个殉葬的小孩,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小孩跟墓主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把那些小孩丢弃了,只要了中间部分。当时发掘出来的陪葬的小孩有4个,最小的是个大约10~12岁的小女孩,在墓主人的西边;最大的是个16岁左右的男孩葬在东边,北边有一个14岁左右的男孩;南边还有一个小孩被丢弃了,未及作鉴定。为什么最大的男孩放在东边,而最小的女孩放在了西边? 因为在八卦中,东方是震卦,代表长男,古代“东宫太子”就是这一文化的代表;西方的卦是兑卦,兑卦象征着少女;坎卦是中男,在北方。 这是非常强烈的后天八卦的形式。由此知道,后天八卦不是由周文王创立的。现在讲授《易经》的都讲后天八卦是由周文王创立的文王八卦,在6500年前的神农时期墓葬中已经有了后天八卦,比周文王早了3500年,这个发现非常重要,但是考古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墓葬的文化意义。

关于神农文化

现在人们对神农文化的了解极少,误解很多。看到有些书上讲神农文化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社会的创始人,创造的是钻木取火和翻土的农具。曾看到一个神农塑像,一只手拿的是钻木取火,另一只手拿着水稻,这是对神农文化的极大误解。 中国的农业社会到60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期才有吗?河南贾湖遗址9000年了,里面农业社会的各个要素已经相当完备,湖南也发现了一万五千年以前的水稻。因此,不是神农时代才有农业社会的,钻木取火更是多少万年以前就有了。

我们通过对濮阳墓葬和三星堆遗址的考察可以知道神农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是把先天八卦变成后天八卦,把河图变成洛书。 他们的文化符号是南方的九数,南方色赤,所以把神农叫作炎帝。不了解神农文化这性,看到三星堆遗址就不会解释了。神农把代表太阳的离卦从东方转移到南方,说明他们重视南方的太阳,所以洛书南方的数要取最大的奇数“九”。三星堆出现的大眼睛头像、三只脚鸟的铜器等,许多人不明白,所以出现了“外星文化说”“西亚文化说”“中华文明西来说”“甲亢说”等谬论。 懂得神农文化后就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眼睛那么大?因为“离为目”,神农用同时代表太阳的离卦作为他的文化符号,所以要突出眼睛。为什么是九头鸟?本来河图南方的成数是7,神农推崇南方的太阳,故把最大的奇数9放到南方。南方朱鸟跟太阳联系起来,所以出现了太阳中的朱鸟,再联系到9数,就有了“九头鸟”。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三星堆中有两棵巨大的青铜树,1号树高3.96米,二号树只有1号树的一半大;1号树是细柳,2号树是扶桑。扶桑代表日出,有专家问“为什么代表日出的树,比代表日落的树小一半呢?难道日落比日出更好看吗? ”懂了神农文化后就非常容易理解。有一次我问一个小朋友,代表东方太阳的树和代表南方太阳的树应该哪个大呀?小朋友脱口就说:当然南方的树大呀。 而有的专家却解释说,因为三星堆在西部,这是三星堆居民的地方主义。

中华文明的三大里程碑

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经过了伏羲、神农、黄帝这三大里程碑,其实这也是阴阳学说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因为到黄帝时期才比较成熟,所以我们把中华文明的标志定在这个时期。 伏羲时期,太极生两仪,有了阴阳;两仪生四象,有了一年四季;四象生八卦,又生出八方、八风等格局,但这还是阴阳的初级模式。到神农时期有了开阖枢,有了三,产生了六气,形成九数。到黄帝时期找到了十二律,十二律使六气成了标准的“律”;黄帝又建立了五行学说,“五”跟“六”的结合产生了六十甲子,有了沿用至今的黄历。三皇的文化沿革非常清楚,不是不可考的神话。

黄帝时期确立了三阴三阳“六律”以后,六律成为万事根本,“王者制事立法,一本于六律!”依据六律建立的黄历,应用到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促使了社会的繁荣辉煌,所以把黄帝讲成“人文始祖”和“人皇”。 天皇、地皇、人皇不是一个比一个低,而是逐级发展,到黄帝时期发展到中华文明的最高级,所以讲“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而不是以伏羲、《易经》为标志。

要深入发掘现存的文献资料里找不到的信息,可以“象罔索珠”,从无字文献中下功夫。像三星堆里有那么大的青铜礼器,说明古人把这个看得非常重要,是传承给我们后人的重大文化信息,我们要读懂这些东西。五运六气对理解整个《黄帝内经》理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六”代表“炎”,“五”代表“黄”,所以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不懂开阖枢,就丢掉了阴阳离合思想,就讲不好什么叫“七损八益”。七、八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为什么说“七不出,八不归”?为什么“七上八下”是不好的词?这些都跟阴阳离合运动的特点有关系。北宋沈常说:“损益之不分,害生民之命。”这是阴阳学说和天人合一的关键。通过三阴三阳,就可以知道古人治病思想的高明。《伤寒论》是应用三阴三阳学说的典范。最近盛行的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不需要找具体穴位,直接找三阴三阳,思路清晰,非常简单,效果超过传统针法。其实许多早期文献上都不讲具体穴位,只讲“治阳明”“刺太阳”等。通过疗效,我们看到,在治疗时,可以不去关注疾病本身而治愈疾病,真正的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

五行的五气更立中,为什么木生火,是因为春天过后就是养长的夏天,而不是因为木材燃烧了产生火。天六地五,开阖枢是自然层面的天的变化规律,六气是天的象,五行是地上看到的象,所以五行是地数。不把文化搞清楚,不把三皇文明梳理清楚,这些全都成了糊涂账。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对《伤寒论》“六经”及其“欲解时”见解独到,将“欲解时”释为“相关时”,广泛应用于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取效卓著。今就笔者多年来与顾植山讨论所闻,结合临床实践,酌加个人理解,概述如下。

【“六经辨证”实为“六律辨证”“六气辨证”】

《伤寒论》中本无“六经”之名,仅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是为三阴三阳“六病”。自宋人朱肱倡“六经”说始,后人以“六经”代称三阴三阳“六病”,已为约定。

柯韵伯《伤寒论翼·序言》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恽铁樵《伤寒论研究》言:“《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顾植山认为,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在对气化“开阖枢”理论的掌握。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本义》在阐述六经时言:“此皆论六气之化本于司天在泉五运六气之旨!”古人把天地间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橐”运动。老子《道德经》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运动一开一阖,出现“开、阖、枢”三种状态。《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故顾植山认为“三生万物”之“三”是开、阖、枢而不是有些人讲的天、地、人。阴阳各有开、枢、阖,就产生了“六气”。《黄帝内经》命之曰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开阖(又称“离合”)运动又与时间周期相关。《史记·历书》:“以至子日当冬至,阴阳离合之道行焉。”

橐运动产生“龠”律,古人通过“葭管飞灰”发现了时间周期的“六律六吕”。顾植山认为“六律六吕”是自然界万古不变的基本“律”,《伤寒论》“六经”之所以能“钤百病”,实因其遵循了时间周期的基本“律”,“六经”实即“六律”之意;“六经”之“经”是“经纬”之“经”。

图1 开阖枢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素问·阴阳离合论》对开阖枢产生六气的时空定位有完整的论述,可参图示(见图1)。结合“开阖枢”图示看,太阳居东北寒水之位,时序“正月太阳寅”,故配寒水;太阴居西南坤土之位,时序长夏主湿,故配湿土;阳明居西北乾金之位,时序秋燥,故配燥金;厥阴居正东风木之位,时序属春,故配风木;少阳居东南巽风生火之位,时序初夏,故配相火;少阴居太冲之地,虽正北寒水,但与正南君火子午相应,标阴而本火,故配君火。这样“三阴三阳”与“六气”的关系就明晰了(见图2)。习惯讲的“六经辨证”实质就是以“六律”“六气”为标准的辨证法则,亦可称“六律辨证”“六气辨证”。

图2 三阴三阳配六气图

【“六气”理论指导经方确立仲景“医圣”地位】

宋以前方书众多,当时与张仲景《伤寒论》齐名的尚有其他方书,如宋人孙兆等在校订《外台秘要·序》中指出“古之如张仲景、《集验》与《小品》最为名家”;林亿、高保衡在校订《备急千金要方·后序》中指出“究寻于《千金方》中,则仲景之法十居其二三,《小品》十居其五六”。张仲景用三阴三阳“六气”思想来指导经方的应用是张仲景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抓住了“三阴三阳”,能提纲挈领,执简驭繁。

逮至北宋运气学说成为显学,北宋嘉祐二年宋编修院置校正医书局,对经典古医籍进行校正和刊刻印行,所校订医书中以“嘉祐八书”为代表,方书选定的是张仲景基于三阴三阳“六气”理论创作的《伤寒论》,因此《伤寒论》脱颖而出,得到广泛传扬,张仲景“医圣”的地位也由此确立。

【 “欲解时”是厘定分辨“六经”的时间节点】

《伤寒论》中的辨证是多维度的,是“病脉证并治”,即辨病、辨脉、辨证相结合。辨“病”是辨三阴三阳,张仲景辨三阴三阳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辨“欲解时”,通过“欲解时”来判断三阴三阳的归属。

脉、证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象”态,“开阖枢”是时相,“欲解时”是厘定分辨“六经”的时间节点,抓住这个节点,对于判定证候的六经归属具有特殊意义。惜乎仲景未详述“欲解时”的临床运用,后人不甚明了,致使千年以来鲜有和韵。

【六经病“欲解时”源于“开阖枢”时空定位】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条文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原文分载于第9条、193条、272条、275条、291条、328条。具体如下:“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3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条)。可参图示(见图3)。

图3 六经病欲解时示意图

六经病“欲解时”实为“相关时”

六经“欲解时”提出的是和三阴三阳相关的时间节点问题。顾植山对六经病“欲解时”的独到见解为“相关时”。“相关时”不是“必解时”,可以“欲解”而“解”,也可以“欲解”而“不解”,还可能因“相关”而在该时间点出现一些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六经“欲解时”是依据《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对三阴三阳的时空定位来确定的,参照“欲解时”判定证候的六经属性,并据此遣方用药,常取得良效甚至奇效,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验证。

【六经病“欲解时”临床运用体会】

厥阴病“欲解时”的特殊临床意义

对于厥阴病历来争议较多,近人陆渊雷指出,“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认为“无可研索”,甚至否定。柯韵伯则感叹“六经以厥阴最为难治”。但运用欲解时理论后,我们发现临床上厥阴病并非少见,治疗也不复杂。

依据厥阴病欲解时与厥阴的相关性,凡在夜间丑时(下半夜1点到3点)后症状出现或加重者,多考虑属厥阴病,用厥阴的代表方乌梅丸治疗,每能收到意外效果。近年来,笔者见到顾植山据厥阴病欲解时用乌梅丸治疗的病种十分广泛,包括盗汗、失眠、胃痛、咳嗽、哮喘、泄泻、头痛、无名背热、肺癌、不孕症等不下数十种,涉及肝、心、脾、肺、肾各系统多种疑难杂病,其临床疗效足以让人叹服此方的神奇。

对于乌梅丸,清代伤寒大家舒驰远曾评论此方“杂乱无章,不足为法”,甚至发出“乌梅丸不中之方,不论属虚属实,皆不可主也”;《汤头歌诀》《医方集解》等方书及现行通用的《方剂学》教材等都将乌梅丸列为“杀虫剂”“驱虫剂”的首方,忽略了其作为厥阴病主方的意义,使乌梅丸在胆道蛔虫症已少见的当代临床中成了一张冷方。对六经“欲解时”的解读,破解了对“千古疑案”厥阴病的认识,也激活了千古名方乌梅丸。

为何厥阴病的“欲解时”运用机会更多呢?因厥阴为两阴交尽,阴尽阳生,阴阳转化之时。在六经传变中,厥阴为病程演进的最后阶段。把握住厥阴的时间节点,助推气化由阴出阳,则疾病得愈。故厥阴病“欲解时”在临床上运用机会最多。

辨“欲解时”需结合平脉辨证整体分析才能更有把握

顾植山认为,《伤寒论》不是简单的辨证论治,而是通过辨证、辨脉、辨时相结合来达到辨病(确定病在三阴三阳的何经)的目的。其中看“欲解时”是张仲景辨时定经的重要特色。

由于辨“欲解时”只是《伤寒论》辨六经病的方法之一,所以对“欲解时”的临床运用不能刻板拘泥,还需结合平脉辨证整体分析才能更准确。例如用乌梅丸时若仅仅只依据“欲解时”,就会出现有时效果很好而有时又会没有效的现象;若能结合《伤寒论》326条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所言,对同时伴有口渴、手足厥逆、寒热错杂等表现之一者使用,疗效就更有把握。

三阴经“欲解时”应用更注重其起始时点

太阴、少阴病“欲解时”重叠于“子丑”;少阴、厥阴病“欲解时”重叠于“丑寅”;三阴经病“欲解时”共同重叠于“丑”时。如何把握三阴经的时间重叠问题?顾植山对三阴经病“欲解时”的应用经验,认为每经欲解时的第一个时辰意义更大,即太阴病“欲解时”以亥时为要、少阴病“欲解时”以子时为要、厥阴病“欲解时”以丑时为要。

笔者曾见顾植山治疗一位盗汗病人王某,女性,53岁,自汗、盗汗5~6年,昼夜不停,汗如水洗,汗出身凉,肩背冷痛,夜间喉中干如撕裂,膝软无力,大便黏滞。首诊予当归六黄汤合乌梅丸,盗汗未有明显改善,复诊询知每至半夜子时起即盗汗,遂从少阴病“欲解时”治,施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投剂辄愈。处方:炒黄连6克,炒黄芩10克,炒杭芍10克,紫油桂2克(后下),东阿胶10克(烊化),鸡子黄1枚。

【六经病“欲解时”用之得当妙不可言】

顾植山曾治疗一位女性患儿,7岁,山东人,自2009年因鼻衄反复发作,伴全身皮下瘀斑,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最低至3×109/l,多次住院给予激素冲击、输入血小板等对症治疗,患儿对激素治疗不敏感。2012年6月16日,因血小板再次下降严重来诊,时患儿大便偏干,时有鼻衄。顾植山询问知其鼻衄常在下午发作,并有大便干,遂从“阳明病欲解时”治,予承气汤法。处方:制大黄6克(后下),川厚朴6克,炒枳实8克,炙甘草6克,7剂。2012年6月27复诊,奇迹发生了,服上方后患儿鼻衄未再发生,大便转畅,诸症平稳,复查血常规提示plt:89×109/l。后以承气汤等合方出入善后,病情稳定。

笔者曾指导同道用“欲解时”理论治疗一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患者为老年病患,有多种基础病,血小板反复低下10余年,每1~3个月就需住院治疗,反复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收效不佳。年10月再次住院,当时血小板12×109/l,患者有下半夜易醒的症状,醒后有口干、耳鸣,舌红苔薄,脉象不详,笔者根据“厥阴病欲解时”经验,建议用乌梅丸原方,附片量小用3克,乌梅60克,头煎药睡前1~2小时服,2剂后,睡眠明显改善、夜间不再醒、耳鸣消失,复查血常规plt:25×109/l。1周后,再次复查plt:60×109/l,此后间断服药,半年血象尚稳定,未再住院。

有关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运用,实际上是基于运气病机理论的实践与深化,是基于对“开阖枢”时相、时机的把握,更能体现中医天人相应的特色。基于六经病“欲解时”指导临床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

本文相关文章

  • 02-27
  • 02-27
  • 02-27
  • 02-27
  • 02-27
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网站地图